阅读历史 |

第118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他们两个月的时间,给个教训也就差不多了,正好可以让他们错过科举的时间。

科举之所以叫科举,是因为它分科选拔人才。

但姜蓁分的科目,跟后世分的科目不一样,她分的是律法,算术,基础的医疗卫生防疫知识,农业知识……这些东西在大学的课本里都有。

参加考试的人,要么综合成绩好,要么某一科满分,这样才能获得特别的推荐,反正他们最后都要大学里学习两三个月,还有时间对他们进行慢慢改造。

姜蓁在官报上说的是八月开考,但七月的时候,她就已经开始出题,安排工匠印刷卷子,挑选去各县监考、阅卷的老师。

为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,印刷试卷的工匠,从七月开始就不见外人,印刷好的试卷更是密封保存,由蓝河卫全程护送到县城。

就算姜蓁大力推广简化字,弄出了印刷的书籍,姜国的读书人较两年前翻了好几倍,但基数太小,姜国如今的人才也没多少。

因为姜国人少,人才也少,所以姜蓁就把科举的流程简化了一下。

各乡的百姓先到县里或是郡城去参加县试,挑选出来的人,来都邑参加最后一场考试,选出这最后三百人。

然后姜蓁再亲自面试这三百人,给他们定个排名。

都邑是姜国的第一大城,周围乡里的百姓,接受教育的机会,比别处更多,这两年识字的人更是猛增,他们全都报名参考。

他们不懂什么政治博弈,只知道跟着姜蓁混,可以吃香的喝辣的,姜蓁想让她们考,她们就考。

不止是姜国的百姓,在都邑游学的他国学子,也纷纷加入。

【这群儒家的文人,在郑国把郑王坑得这么惨,到了姜国就化身成小绵羊了。】

【别说儒家,法家的人在卫国也不知道创死了多少贵族,但他们在姜国,也就偶尔头铁,不会次次创人。】

【只要阿蓁强大,姜国强大,各家大佬都会是阿蓁的贴心小棉袄。】

连各家大佬都没能在姜蓁面前支棱起来,更别说那些学生们。

都邑这场考试,所有人都老老实实的,没闹一点幺蛾子。

像郑国那般,众人弃考的情况,姜国完全不存在。

得到姜国科举考试的最新情报,郑王忍不住又掀了一张桌子。

“凭什么姜国紧紧是都邑的初试就有三千人?!它姜国哪来的那么多读书人。”

“这里面有一半,都不是姜国人。”近侍小心回答。但他没敢说的是,这一半人,全是从郑国跑去姜国的。

自从姜蓁弄出了竹纸,印刷了书籍,大批的文人就开始向姜国都邑迁移。

郑国曾经繁盛的私学,如今已经空了八成,这群老师全都带着学生跑姜国去了。

但这些事情,近侍不说,郑王心里也有数,因为他是亲眼看着郑国私学衰败的人。

上次郑王科举选才,都邑就百来个人参加,而姜蓁那边却有三千人,这三千人,在郑王看来,原本有一半是该属于他的。

想到这个,郑王忽然疑神疑鬼的说道:“你们说,姜王是不是用了邪法,吸取了我郑国的气运?”

近侍表情凝重,“不无可能啊王上。”

郑王‘哼’ 一声,说道:“召奉常,准备三牲,我要去祭祀祖先!”

郑王在郑国暗戳戳的搞他的歪门邪道,姜国的科举进行得正热闹。

虽然姜国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型考试,但有直播间提供的成熟经验,都邑的这次考试十分成功。

为了阅卷方便,姜蓁出的题目,全都是有标准答案的,考官们等加班忙活了不到十天,都邑这边的三千份卷子,就批阅完毕。

“按照王上的标准,有八百人可被录取。”秋月把录取人员的名单递交给姜蓁。

姜蓁的表情不算欢喜,“光是都邑就有这么多?”

【我开始提前替偏远小县的学生们担心了。万一没争过都邑的人怎么办。】

【偏远小县的人才没长成,大不了就再养几年,总有能用的一天。不能因为照顾他们,就失去了公平。】

【要是到时候录取的都是都邑的学子,说不定就会有人跳出来,建议阿蓁直接在都邑挑人,不用大费周章的去民间捞人。】

【咱们怕这个?谁敢乱叫,直接把他拍傻!】

等姜蓁翻开秋月递过来的名录,整个人都惊住了,“这录取的八百人里,姜国人连一百都不到?郑国独占四百人?”

“郑国学子的实力强劲。”秋月感慨道:“这批人都出身良好,从小就被名师教导,会说话的时候,就会背诗经,能骑马的时候,就会练骑射……优势占尽。”

因为最后要去大学深造,参考都是年轻人,稍微年纪大点的,都没好意思参加,否则那群老师出场,姜国人的录取比例还会被拉得更低。

姜国的人才还没多到能挑剔的地步,姜蓁无奈的说道:“你就按照这个名单公布吧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