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朕靠抽卡君临天下[基建] 第74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公告,递给穆棱等学生。

穆棱一愣,展开看了看,立刻喜上眉梢:“太好了,是关于耧车的配套政策!”

其他村民朝他们围拢过来,穆棱清了清嗓子,道:“泾河镇试点村镇,可以免费试用改良耧车一年,一个村子按照户数多寡,最多十台。”

“耧车不得损坏,免费使用一年后,可以以优惠的价格续租,连续租满三年,即可直接获得,永久免费使用,不用再另花钱购买。”

“只有十台优惠,先租先得!”

“以后所有推广的新农具,皆以此方式为先例。”

村民们一听免费两个字,可高兴坏了,之前关于减税的政策,已经叫人目不暇接,这一连串的馅饼,不停从天上往下掉。

“我没听错吗?不要钱?那耧车不要钱,给我们用?”

“不会是又要强迫咱们借贷吧?”

“只要这些小官人在这里,我就相信他们!”

村民们甚至害怕这只是一场梦,有不少人狠狠捏了自己一把,生怕梦醒了又要被打回现实。

相对于大家的欢天喜地,人群中,只有谢知和他的家丁们脸色难看,趁着没人注意,夹着尾巴灰溜溜跑了。

接下来的几天,谢知都没有再出现,整个吴家村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洋溢之中。

村民们一改往日对学生们的冷待,变得极为热切,大家伙儿你烧石砖,我砍木头,挨家挨户都出了把力气,一砖一瓦重新盖了一座崭新的旱厕。

比之前学生搭建的简易“茅房”,更加结实耐用。沤肥池也沏上隔绝气味的砖石,重新在周围种上了村里漫山遍野开遍了的漂亮野花。

灼灼夏日,村民和学子们挥汗如雨。

他们明明已经完成了学院规定的任务,却没有一个人提出想回京的打算,反而绞尽脑汁想着之前在学院学过的农事改造技术。

夜里就在农户家讨论新式的水车,如何能将水渠的水引得更远,灌溉更多的田地。

困了就合衣睡下,第二天早晨肚子咕咕醒来时,已经有淳朴的村民把家里剩的不多的馒头给他们端了上来,香喷喷,还冒着热气。

穆棱有些不好意思,只暗地叫其他人多去镇上带些干粮。

一日复一日,他们已经在这吴家村待了将近两个月,村里终于建成了第一座大型翻桶式水车,又挖掘了一条横贯东西的灌溉小渠,将水渠里的水,一路引到离最远的一大片下等田中。

村里大多数下等田的贫农们,再也不需要一大清早天还没亮,就跳着扁担去,老远赶去水渠挑水,一趟下来累的腰酸背痛不说,那点可怜的水量,甚至浇不了几寸田。

众人站在水渠边上,看着高达十米的水车,在水中自动旋转。

一桶又一桶的水,被汲水装置自动送往新挖掘的小沟渠,流经长长的田埂,一点点渗透到被太阳晒得发干的田地里。

老农蹲在地上,抓了一把湿润的泥土,脸色干瘪的皮肉都笑得牙不见眼。

“没想到老汉从祖辈传下来的这十来亩下等薄田,竟然也能有一天变成水浇地。”

他一面哈哈笑着,一面从推来的堆肥车里,熟练的挑出一勺磷肥伺候庄稼。

“要是今年秋天丰收了,小官人们一定要来老汉家吃饭!老汉手艺不是吹的,一定把你们喂得饱饱的!”

“怎么就去你家?不如来我家吧?我家还有个没许人家的闺女呢!”

“去去去,小官人们都是贵人,瞧得上你家闺女?”

村民们七嘴八舌说笑着,穆棱等人也跟着露出笑意。

他们都卷着裤腿,腿上都是脏兮兮泥巴,一点都没了读书人的斯文和矜持,有几个大胆的年轻姑娘拎着一桶井水过来,掩着笑意悄悄放在他们跟前。

穆棱闹了个大红脸,还没开口说句话,村里的姑娘们一溜烟跑掉了。

此时此刻,吴家村当地大户吴府上,却来了一帮不速之客。

一群税吏和差役几乎把吴家大门给团团围住,领头是个陌生中年男子,手里拿着一本新制的鱼鳞册。

他对着清理过的田亩收税,吴家一下子就多出了三千亩上等良田。

吴家老爷心里又气又怄,面上还得赔笑脸:“这泾河镇的县令不是吴县令吗?他怎么没来,我们吴家跟吴县令的关系可不一般,您看这……”

中年官吏似笑非笑看他一眼:“哦?吴县令啊?他因为清田一事办事不利,已经被撤职了,我姓孙,是来接替他上任的新县令。”

吴老爷眼前一黑,差点没厥过去。

完了,这下都完了!

第51章 大波系统奖励

新上任的孙县令带人上吴家收税去啦!

这么大一群官差上门, 吴家村家家户户都被惊动了。

有好事者唾沫横飞地说着传言,有的说吴老爷得罪了县衙,要倒大霉, 有的说上一任吴县令倒台,新官上任三把火, 要拿吴家的土地开刀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