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朕靠抽卡君临天下[基建] 第70节(2 / 3)

加入书签

身荆州, 在皇家技术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子中,考试名次甲等第一, 原本有秀才功名在身, 一进学院就受到了老师和其他学子的关注。

穆棱对此并不骄傲, 他老家本有四五十亩薄田, 可惜家道中落, 被父亲卖掉了二三十亩,只剩下一点田,除了供全家老小吃饭,全用来供他读书。

可惜穆棱对研习四书五经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,费劲九牛二虎之力,勉强考了个秀才,再也无法前进一步,这辈子都无法指望科举做官,光宗耀祖了。

光凭一个秀才身份,并不能享受免税特权,也无法为家中带来实际收入,除了表面上被人尊称一声穆秀才,看着他身上打着补丁的布衣麻鞋,背地里也不过暗骂一声穷酸。

他来京城,本想谋个私塾教习,或者官衙小吏的差使,谁知他人生地不熟,既没有人脉也没有背景,京城有身份的读书人遍地走,根本没人搭理他。

最潦倒时,只能在大街上摆摊,给人写字赚一点生活费,甚至要沦落到给戏班编排剧本的地步。

就在穆棱四处碰壁,准备回乡时,皇家技术学院正式开始招生,他抱着试试的心,一不留神,竟然考了个第一。

不同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,穆棱小时候经常帮衬家中务农,对农事并非一窍不通。

进入这所学院,一下子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,除了四书五经不教,这里的课程内容包罗万象,除了所有人都要学习三年基础课,再往后,就可以依照兴趣,学习不同领域的内容。

农科,医科,算科,工科,地理,冶金……至少能学到一技之长,就算将来做不了官,根据专业找份糊口的工作也不成问题。

最重要的是,这间学院乃是皇帝亲手建立,若是学有所成,最不济也能进入官署衙门做个吏员,这已经是多少无望科举的学子求也求不来的好事。

可惜好景不长,这才开学不到几个月,一份社会实践必修课的公告,就打破了这些学子的美梦。

穆棱身边的绿头巾书生名叫方宏,听穆棱暗示是皇帝的主意,他先是吓了一跳,又忍不住埋怨:“那位费这么大力气建立一座学院,难道就是为了招挑粪工不成?”

“我真的想不通,这太丢人了,我家里要是知道我出来读书,却去村里跟粪土打交道,一定会骂死我的。”

“就是嘛。”另外一个学子抱怨,“国子监那群心比天高的监生,一个个眼高于顶,本来就看不起我们这些无望科举的读书人,现在倒好,在百工学院念书,将来还要做匠人,做农人,做挑粪工,还不被他们笑话死。”

“早知道我还不如继续念四书五经……”

穆棱摸了摸鼻子,苦笑道:“既来之,则安之吧,我总觉得,或许那位有别的心思在里面。”

※※※

在学院老师的催促下,众学子们分成了十个组,每个组二十人左右,按照分配的试点乡镇,收拾行装,踏上了社会必修课的路。

穆棱所在的小组,在离泾河镇最近的吴家村,他们的任务是至少修建一座旱厕,帮助当地村民收集粪肥,推广至少十台改良耧车,如果无法完成,这学期的课业就相当于白念。

穆棱一行二十人,乘着租来的驴车,路上慢吞吞晃悠了两天,终于从京城抵达泾河镇。

泾河镇是附近的一座大镇,集市相当热闹,吴家村就在镇子以南十里之处。

穆棱等学子拿着学院开具的路引和介绍信,先到泾河镇的官衙报道,当地县令姓吴,早前就收到了京城来的消息,要求配合皇家技术学院学子行事。

吴县令没有为难他们,笑呵呵地招呼一群学子,在县衙的厢房入住,第二天就亲自带着众人到了吴家村。

穆棱自小在乡间长大,吴家村的状况与荆州农村差别不大。

村口有一条三丈宽的水渠,流经村落和农田,全村人衣食住行基本都仰赖这条水渠过活。

村里大户的田靠着水渠两岸,都是上等的良田,远些的中等田地也可以挑水浇地,唯独远离水渠的下等薄田,几乎没有水浇地,只能祈祷老天爷多下几场雨。

村里少部分农人,仅拥有一些下等薄田,勉强在生存线挣扎,而那些大部分连薄田都没有的,都只有大户当佃农的份。

穆棱等人沿着水渠一路行来,都在观察着这里村民的生活。

第一映像,就是穷,大部分村人都面黄肌瘦,身上的衣服也以麻衣为主,只有少数富户才穿得起绸缎和棉衣。

而后,则是脏。乱糟糟的窝棚,散发着臭气的猪圈,地面泥泞的泥土地,还有村民身上污蒙蒙的衣服,和沾染尘土的头发。

村子脏,水渠更是脏不忍睹。

有三三两两的妇女抱着木盆,在水渠边浣洗衣物,有村民挑了水灌溉农田,或者回家煮饭,有附近玩耍的小孩子,卷起裤脚在水渠里游泳嬉闹。

还有农妇将家里的脏污垃圾往水里倾倒,顺便洗刷恭桶。更有甚者,就在水渠边的草丛里便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