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重回年代:从国营饭店开始 第318(1 / 2)

加入书签

只不过苏清风在这个年纪,显得格外出众一点。于向华介绍完以后,就自然地带着苏清风,坐到了他们一桌上。别看苏清风现在是个厨子。但是说实话……厨子咋了?最顶端的国宴大厨,领导不也得尊重吗?到了桌上,苏清风没咋吃菜。刚刚在和方继东他们吃饭的时候,一群大老爷们,干了一堆体力活,再加上寒风凛冽地吹着,生怕菜就这么被吹凉了,吃饭的时候,可以说是闷头干饭,一盘大猪肘子,一群爷们就这么一份,一大盘的硬菜就这么消灭完了,更别说是什么红烧肉、狮子头,一大桌子的人,分一分,其实吃到嘴里,也没有多少。要知道,苏清风前世有经济条件后,对于这种农村大席,还有些敬谢不敏。虽然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,可能有点矫情,但苏清风还是有点不想吃别人的口水。只不过……自从来到七十年代后,这个毛病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。口水?那是啥玩意?看不到就当不存在。好不容易能吃顿好的,沾点口水又咋了?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虽然一群人围着一桌分菜吃,但是一圈吃下来,都是实打实的硬菜,苏清风此刻坐在于向华旁边,腆着肚子坐在那里,只觉得有些撑得慌。吃太饱了。实在夹不了菜了。桌面上,因为是冬天,再加上是酒席,免不了要喝点酒。酒过三巡,话题就出来了。这对于苏清风来说,是一次很好接触信息的机会,在谈话的过程中,有一个气质有些与众不同的男人,坐在位置上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看起来有几分书生气,但却不古板,甚至显得书呆子,反而颇有一种侃侃而谈的感觉。隔着大半张桌子,苏清风依然能够听到他响亮清晰的声音,“咱们既然有这条件,也不是说非得强制性推广,毕竟步子太大,也会扯到蛋嘛。”这话一出,桌面上顿时响起了笑声。就连于向华也忍不住轻笑一声。他扭过头,见苏清风似乎对这位黑框眼镜男挺感兴趣的,也不由得介绍起来。于向华笑了笑,“这位是梁教授,之前在农学上,很有研究。”农学啊……苏清风点点头,表面上依旧微笑,但是心里却忍不住有些遗憾。农学啊……要是能够研究研究怎么养猪就好了。虽然苏家村如今虽然也有兽医这样的专业人才,但大多都是自学成才,要是能结合一下理论,那就再好不过了。于向华却感慨起来,“你可别小看这个梁教授,人家可不是一般的书生,关键时刻,那也是可以抬起一头公猪劁猪的。”苏清风惊了。给公猪劁猪???他看了看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书生教授,紧接着,他像是想到了什么,突然睁大了眼睛:“梁教授,不是农学教授吗?”于向华哈哈大笑,“农学又不止包括种地,还有各种养殖技术。对了,你知道梁教授研究是什么内容吗?”苏清风最讨厌卖关子的人,奈何人家是领导,只能用求知好奇的眼神,看向于向华,等于向华收获了情绪价值以后,他这才乐呵道,“其中有一项最出名的研究成果,就是商品猪和商品鸡的配套技术。”嚯!这一下,就连苏清风也不得不开始感叹自己的运气了。这可真是瞌睡就来了枕头。刚想要找个专家,问问养猪的事情,结果人专家就自己跑过来了。苏清风正想着这件事,就听到那边的梁教授还在慷慨激昂地说着:“我认为,咱们应该对标准化,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进行扶持。让规模养殖取代传统的小农户分散养殖占据主导地位,这样才能更好的供应肉蛋奶,解决市场上的肉蛋奶供应稀缺的问题。”苏清风听到这话,精神猛地一振。 小同志,我看好你说到这话的时候,于向华突然撇过头,看了苏清风一眼。他对苏清风那么关注,怎么不可能不知道苏家村的事情?这一年来,苏家村倒是“动荡”不断,像是什么养猪厂、捉知了猴,上山捉林蛙,都很好的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,进行很好的创收,极大程度上,改善了当地同志的生活水平。

如果只是这么一个县,那也就算了。关键是,这些举措,还带动了附近几个村子,乃至附近的大队。而这一切……听说和苏清风有分割不开的关系。于向华张嘴,有心想要给苏清风刷点存在感。这小苏同志,有的时候,就是太过老实。做人做事,虽然要老实本分。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,低调做事,高调做人。不把苏清风做出来的事情说出来,人家教授怎么会知道他做过啥事,这里人那么多,凭啥记住他?只是就在他想要说话的时候,梁教授的话音就落下了。“前段时间,我实地考察了一个大队的下属村子,我倒是觉得挺好。那个村子里面首先就摆脱了散养家庭化的养殖模式,而是转变为集体规模化的养殖。养猪过程中,卫生又科学,负责人……好像姓苏,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是作为农民同志,他们也有自己朴实的智慧。我看啊……这种模式,就算不能在现阶段大肆推广,也可以在小范围试行……”梁教授没讲太多专业的东西。一来这只是饭局,二来嘛……讲了也没人能听懂。当他说完这话的时候,于向华却哈哈大笑起来,“梁教授,你说得人,远在天边,近在眼前啊!”梁教授有一瞬间的懵。他扶了扶眼镜,看向咧开嘴,笑得很灿烂的苏清风,第一反应就是……这小子怎么这么年轻?但是很快,他就察觉到一丝不对的地方。苏清风的五官……和他上次去苏家村,见到那个苏同志,还挺像的啊……尤其是苏清风的鼻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