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重回年代:从国营饭店开始 第169(1 / 2)

加入书签

谁喜欢看他参差不齐的牙齿?……大房。因为多了个小宝宝,大房一家人都有些精神不济。这小孩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性格原因,格外活泼好动。但问题就是……太会闹了。每天半夜起来,要喂三四顿奶,亏得家里还有只母羊在,不然根本养不起这个吃奶大户。只是每天晚上都睡不了一个安眠觉,大家都有些疲累了。有时候气起来,向红英就恨不得给这小子的pi股来一下。太不省心了!这会是深更半夜,向红英和苏跃华两口子,就又被闹醒了。向红英一边喂奶,一边打哈欠,好不容易喂完奶后,这才把小孩放下。她捂着嘴,努力不打哈欠,但眼角还是不由自主地有泪水溢出。奇怪的是,打了这个哈欠以后,她反倒精神起来了。翻来覆去几次,怎么着都睡不着。正巧在这时候,屋外似乎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,隐约还能听到柴火被燃烧时,噼里啪啦的声音。向红英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了。她警惕地竖起耳朵,靠近墙面,依稀听到轻微的说话声,她赶紧推醒苏跃华,急忙道,“不好了!家里进贼了!还进的是厨房!”他们这些人的口粮,全都在灶房和地窖那里啊!要是被人偷了,他们找谁哭去?向红英和苏跃华,根本没有想到过,老太太会半夜起来,准备吃食。这吃食,不是先前就准备好的吗?再说了,老太太都多大的年纪了,怎么会有这么多精力,半夜准备吃食?还有一两天的时间,没必要这么赶啊……排除了看起来最没有可能的正确选项,向红英带着苏跃华下床,苏跃华拿了一根棍子,向红英左看右看,也没有看见其他的棍子,干脆拿起一个藏在角落的凳腿。就见两夫妻气势汹汹地往厨房赶去。砰!大门被打开。苏跃华和向红英还没动手,就看到眼前忙活的二老。他们下意识地把手一背,气氛陷入了诡异的沉默。老太太没工夫理睬他们。倒是老爷子,瞅了他们一眼,一边揉酸菜,一边沉声问,“又是棍子,又是凳腿,你们想干嘛?”两夫妻继续沉默。向红英看向老太太正在擀出来的面皮,又薄又圆,每一张,都完美无缺,就好像是艺术品一样。她只觉得福至心灵,眼神一亮,“我们是来帮忙的!”老两口看着她手上,四四方方的凳子腿,忍不住陷入了沉默。你告诉我……用这玩意擀面皮?擀出来啥样的?条纹形吗?怪时髦的嘞。向红英看看老太太手上沾的白面。这玩意她平时自己都不舍得吃。还有老爷子亲手洗的酸菜,放在家里,除了苏清风这个孙辈,就没有人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。得。都是一场误会。向红英和苏跃华讪讪一笑,转而也跑上前,开始给老爷子和老太太搭把手。就见老太太打开锅盖,向红英和苏跃华都看懵了。花卷、馒头、包子、烙饼,应有尽有。还有熏干的肉条,以及各种腌制的小菜。

这哪里是去南下?分明就是搬了个席面去南下。老太太见向红英夫妇傻愣愣的模样,心底叹了口气。这两个,虽然近些日子吃的好了,但是以前的老毛病还是在。就不能学习学习她,眼界开阔点吗?老太太看不过眼,塞了俩大包子,递给向红英和苏跃华。还不待他们感动,眼眶变红,老太太下一句话就立刻打破了这种氛围。“吃完赶紧来帮忙!”“……好。”……一日两日地过去。转眼间,就来到了正式出发的日子。苏家人愣是不放心苏清风,趁着最后农闲的时候,一大家子的人,都簇拥着苏清风,往镇上的火车站赶去。村里人看得稀奇,又有些不解,“正国,你们家这是啥情况啊?去镇上看闺女?不过你们这全家都去,也太……”那男人说到最后,都有些不知道该说啥了。老太太反应最快,单手叉腰,有些嘚瑟,“咱们清风这是要出差呢。”出差?村里人围拢过来,又结结实实地看了一遍苏清风,把他全身上下都看了个遍,让苏清风都有些不自在了。旋即,七嘴八舌的夸奖声,就依次响起:“清风可真了不得啊,年纪轻轻就能出差。”“是哩,出差都是公费报销,那可不得吃好的喝好的,还不用自己花钱!”“草啊,这也太美了……”这一听就是二流子的口气……老太太听到这些话的时候,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,同时又有一种扮猪吃老虎的隐秘爽感。出差白吃白喝算啥?他家清风,可是要把罐头给卖到国外去的,要是赚来外汇,那就是给国家立功。老太太自觉村里人无论是思想觉悟,还是思想层次都太低,一时之间,优越感噌噌噌地就冒出来了。她带着老苏家一家人,往镇上赶去。后面的同村人中,有人有些摸不着脑袋,“这就算是出差,也不用这么兴师动众吧?不知道的人,还以为这是去光宗耀祖呢。”七叔公站在人群中,眯了眯眼,看向前方苏清风的背影,露出了一个神秘的笑容。光宗耀祖?说不准呢!……镇上。火车站前。还好来的时候,把自行车也带来了,不然这两大包裹,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提得动的。回去的时候,就只能拜托家里人,把自行车骑回去了。为了这个自行车的“一次性骑行票”,苏家的几人,还在暗地里,展开了一场无形的博弈。最终,还是苏四卫狡猾地赢得了胜利。苏清风远远地就看见方继东和谢宝禄。他顺着方向,来到食品厂的大部队前。苏清风打量着这一节的列车,看着蓝白色的外表,听到旁边谢宝禄如数家珍的介绍。这一辆列车,是有名的东方红内燃机三号,是我国现在最先进的列车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