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重回年代:从国营饭店开始 第117(1 / 2)

加入书签

但是仔细回忆下来,他们才发现,苏映春的五官条件,还真不错。也不知道老苏家怎么长的,生出来的孩子,不说漂亮吧,但至少都标致板正,比起一般的农村娃,可以说,是好看太多了。再加上苏映春有一副好嗓子,能够进入剧院……似乎,还真有一定道理。冯素芬当时听到苏清风带回来的消息后,当场就哭了。哭得稀里哗啦的。这段时间,她看似平静,其实心里也有着很大的压力。映春的转变,似乎让她看到一种希望……那就是,也不定非得生儿子嘛。把闺女个个培养成才,最后再招个赘婿,照样能够传宗接代。从那一天起,冯素芬心中最后的那口郁气,也消失不见了。至于第二个大消息,那自然就是老太太了。这个消息,不仅是震惊了老苏家的人,同时,也震惊了苏家村一大部分人。老太太一大把年纪,壮志踌躇,居然还当上了村里的妇女主任。苏清风心中默默浮现初中学过的那句诗。这是啥?这才是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为了这个妇女主任,现在老太太也不嫌挑灯夜读,浪费灯油了。干脆拉着全家一起学习,早日摆脱文盲的身份。苏清风作为挂壁,学习速度,那是一骑绝尘。老太太没少让苏清风在私底下,给她开小灶。对于这股子学习的劲头,苏清风也感叹不已。他生怕老太太倒下,于是在韩副书记送来药膳的材料后,苏清风顺带着,也给家里两个老人都准备了一份。至于这材料从哪来?苏清风自然是借着韩副书记的名头,假装买了一点,其实更多的是通过系统抽奖得到的食材去准备药膳。毕竟芝麻、糯米、大米这些东西,也不便宜。能白嫖,还是白嫖吧。转眼间,就到了上班的日子。苏清风这些日子,松快惯了,乍一听去上班,还有点兴奋。终于有正事做了。至于家里起房子的事情,还有老爹苏四卫在处理,苏清风在起房子的时候,倒是提了个意见,他想着,家里钱不少,不如干脆修得好点,弄个火墙,这样大冬天的,也不至于一直窝在炕上。火墙这东西,一般存在于东北农村,跟后来城里的暖气是一样的。只不过暖气需要煤,里面流动的是热水。而火墙需要的是柴火烧,然后通过暖烟,将砖墙烘热,最后再通过烟囱排出。只是这年头,砖不好弄,一块红砖,甚至要五分钱,后来更是涨到八分钱一块。但是来自后世的苏清风,跟这个时代的爹娘,居然无比融洽地达成了一致的念头。做火墙!一定要做火墙!钱没了可以再赚,但起房子,一辈子也就这么几次机会,怎么说也得好好规划一下,让全家人住的舒舒服服的。至于这事具体怎么办,那就交给苏四卫了。苏清风要做的,就是上班、赚钱,再准备等房子盖好了,举办一次温锅宴。林林总总算下来,也是一笔大开支。好在还有之前奖励的钱票,何前进赔偿的钱以及分家的钱。更别说,苏四卫和白静俩人,肯定还藏着一笔不菲的小金库。除了他们俩,苏清风自己也是有收入的。单就说小黄鱼,除了白静给他的两根,他上次去苗爱花家的时候,也搜出两根小黄鱼,这东西虽然不好出手,但是关键时候,也是可以救急的。而且,冯家几乎大部分的钱票,都被苏清风卷走了。有那么几个闺女,死心眼地帮扶娘家,单是苏清风短时间内,搜寻出来的钱,就有差不多两百多了。所以,盖了房子后,苏家四房明面上是没钱了,其实暗地里,他们依旧钱包鼓鼓,只是没有以前那么惹眼罢了。初七。

休假结束。病假清零。苏清风再次迈着愉快的步伐,背着他那万能的小挎包,顶着雪花片子,往镇上走去。这个时候,他又不免想起,自行车。如果现在有一辆自行车的话,那么他花费在上班下班路上的时间,将会减少很多。这个药膳的支线任务,必须好好完成!苏清风特意起得一大早,趁所有人还没上班的时候,赶到韩副书记家,掏出保温壶,里面装满了香甜的核桃芝麻糊。之所以带点甜味,还是苏清风考虑到,老太太爱吃甜,苏清风特地拿出了系统抽奖得到的黄冰糖。黄冰糖是甘蔗原汁原味制成的,更多的保留了天然的蔗糖,营养价值更高。一见苏清风来了,韩副书记一家,刚好在吃早饭,韩书记的媳妇就顺势端出来个碗,热情地招待苏清风,“小苏来了?来,坐下吃饭。” 木须肉和尖椒跑蛋韩副书记一家,确实没什么架子。看他平时的做派,就感觉不像是一个大领导。就比如当时,韩副书记给老娘买肉吃,也得等到下班后,自己亲自排队,等一份不知道抢不抢不到的红烧肉吃。他们在其它方面,也极为朴素,除了……在吃的方面。苏清风走了一路,肚子确实有点饿了,干脆也坐下来,夹了个玉米面的馒头,就着咸菜就吃起来了。这咸菜,跟家里老太太做的咸菜不一样。老太太的咸菜是直接腌制好的。但是韩副书记家,要吃咸菜之前,婶子会倒点油,将咸菜炒香,偶尔还会磕个蛋,这样吃到嘴里,就不至于只有齁咸齁咸的味道了。而是冒着一股子油汪汪的香气。至于桌子上的白面馒头,苏清风没碰。这是给韩老太太吃的,她年纪大了,牙口不好,又喜欢吃,只能吃些这种松软的东西。苏清风自问自己还不至于和老人抢食吃。不过近段时间来,老太太最期待的,不再是每日的白面馒头,而是苏清风保温壶里的核桃芝麻粥。就见她接过芝麻粥,分给儿媳一半,然后自己小口小口地抿起来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